国发股份:国发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1 17:49:12
公司代码:600538 公司简称:国发股份
北海国发川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带有强调事项段、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其他信息段落中包含其他信息未更正重大错报说明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有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
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强调事项”内容如下: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国发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朱蓉娟、彭韬夫妇持有的国发股份公司
45,496,956 股股份(占国发股份公司总股本的 8.67%),其中被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股份数量为44,984,951 股,占其持有国发股份公司股份比例的 98.87%。截至审计报告出具日,广西国发投资
集团有限公司所持股份被司法拍卖 1,637,995 股,已于 2025 年 3 月 20 日过户至买受人名下。朱
蓉娟、彭韬夫妇持有国发股份公司股份由 8.67%下降到 8.37%。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具体内容详见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关于对北海国发川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度财务报表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 2024 年度财务报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进行了专项说明,详见
2025 年 4 月 22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披露的《董事会关于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的专项说明》《监事会对<董事会关于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专项说明>的意见》。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85.02万元,2024年末累计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56,658.72万元,2024年末资本公积为78,488.14万元。
经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拟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2024年
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本预案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国发股份 600538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李勇 黎莉萍
联系地址 广西北海市北部湾中路 3 号 广西北海市北部湾中路 3 号
电话 0779-3200619 0779-3200619
传真 0779-3200618 0779-3200618
电子信箱 securities@gofar.com.cn securities@gofar.com.cn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医药制造业发展概况
受医保控费政策与集采扩面挤压利润空间、行业竞争加剧与产品同质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呈现出稳中承压的发展态势,行业进入调整与转型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度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为 25,298.5 亿元,与 2023 年同比基本持平;利润总额为 3,420.7 亿元,同比下降 1.1%。
(二)医药流通行业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3 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医药流通行业的规模、运行
特点如下:
1、行业规模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3 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信息显示,2023 年,全国药品
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统计显示,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 29,304 亿元,扣除不可比
因素同比增长 7.5%,增速提高 1.5 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 6,402 亿元,扣除不可
比因素同比增长 7.6%,增速放缓 3.1 个百分点。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 22,902 亿元,扣除不可比
因素同比增长 7.5%,增速提高 2.1 个百分点。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 68.85 万家。其中,批发企业 1.48
万家,零售连锁企业 6,725 家、下辖门店 38.56 万家,零售单体药店 28.14 万家。
2、运行特点
(1)规模优势持续增强
从销售情况看,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销售有所增长。2023 年,排名前 5 位的药品批发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6%,增速加快 1.1 个百分点。
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集中度均持续提高。2023 年,前 5 家药品批发企业主
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 51.3%,同比提高 1.5 个百分点。
(2)积极探索数据赋能
数字化转型是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药品流通企业开展智慧供应链和数字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零售环节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医药产业链效率,强化应急响应和供应保障。
(3)增强专业服务能力
专业服务能力是药品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头部药品批发企业加强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发展院内物流管理系统(SPD)项目,助力医院医疗物资管理提质增效。
(4)多元拓展业务形态
药品批发企业深入开展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进行医药供应链服务延伸。同时,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医食品、生物制剂、诊断试剂、宠物食品等业务,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司法 IVD(体外诊断)行业
1、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分会、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研究所联合主编的《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4
版)于 2025 年 3 月 23 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大会上隆重发布。该报告全面梳理了
2024 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趋势、技术创新及未来机遇。
2024 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在政策与环境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随着医保控费、集采扩面
等政策的持续推进,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家在医疗器械管理法修订、LDT 政策推进等方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4 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 810 亿美元,同比下降 30%(包含新冠)。分地区来看,北
美市场占比 36%,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占比 27%,亚太市场占比 33%。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低于 1200 亿元人民币,与 2023 年基本持平。
未来五年,中国 IVD 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 5-8%,到 2029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 1650 亿元。
行业技术创新趋势明显,自动化及智能化检测设备进一步普及,便携化、远程化检测手段兴起,更多新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2、2024 年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政策主要集中在集中采购和分类管理两个方面
(1)集中采购政策: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 2024 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
面的通知,明确了体外诊断试剂的集采类别和方向。安徽和江西分别牵头开展肿瘤标志物和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联盟采购。
2024 年 5 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 2024 年医药集中
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指出,继续大力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加强区域协同,提升联盟采购规模和规范性。强化牵头省份职能,加强采购执行;确保中选产品质量、供应、优先使用、及时回款;以集采为抓手重点提升医用耗材网采率;将集采中选结果执行情况纳入医保基金飞行检查范围。
2024 年 6 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指出,明确开
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江西牵头开展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联盟采购;安徽牵头开展肿瘤标志物等体外诊断试剂联盟采购。
2024 年 12 月 23 日,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办公室发布《二十八省(区、兵团)2024
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 2 号)》,集采持续扩容,体外诊断试剂市场竞争再加剧。
(2)分类管理政策:2024 年 5 月 11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及其
实施通告,对体外诊断试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管理。新《分类目录》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和备案进行了规范。重点内容:将法医学专用检测项目(如毒品代谢物、DNA 分型试剂)明确列为高风险三类器械,加强审批和飞行检查频次。影响:企业研发成本上升,但长期利好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
(四)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国家持续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培育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在保障民生、推动行业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人民群众健康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出台了一系列全面、系统、科学、公平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措施,涵盖了创新药发展、医保改革、药品价格治理、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多个方面,促进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三、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 0020—2024),公司所处的行业为 F51 批发业。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的主要产业包括医药制造及医药流通、司法 IVD(体外诊断)、分子医学
影像中心等。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 亿元,其中医药相关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18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4.06%;司法 IVD 检测相关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1.19 亿元,
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34.87%。
(1)医药制造
涉及医药制造的主要单位是北海国发川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钦州医药有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