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瓦股份: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9 22:37:01
公司代码:688184 公司简称:帕瓦股份
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工费水平下降及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带来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凸显,公司存在毛利率下滑、资产减值、业绩持续亏损的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 本公司董事会及除邓超、凌敏外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邓超、凌敏董事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邓超理由是:由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对年报中(1)供应商交易价格对公司其它应收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营业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及相关比较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2)前期差额更正事项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明确表态,影响了本人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作出明确判断与决策。凌敏理由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关于存在与供应商价格不公允的情况、供应商工程设备款问题、应收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营业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关联方资金占用,本人无法就上述事项获取充分证据、信息。请投资者特别关注。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有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的条件包括“公司当年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值
”。鉴于公司2024年度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值,盈利情况不满足上述条件,公司2024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已经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1.1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帕瓦股份 688184 /
科创板
1.2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1.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张宝(代行) 黄益芳
联系地址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友谊北路 57 号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友谊北路 57 号
电话 0575-80709675 0575-80709675
传真 0575-80723920 0575-80723920
电子信箱 dongmiban@zhujipower.com dongmiban@zhujipower.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细分方向,并积极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等前瞻领域。为满足客户需求、适应行业发展,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构建起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融合等模式为辅的研发体系,积极推动工艺升级、产品创新。尤其锂电材料方面,公司开创性地推出了单晶型、中高镍、超高电压三元前驱体产品,解决了三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不可兼得的难题,是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综合服
务提供商,在单晶材料、高电压领域已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三元正极前驱体、钠电铁基三元与铜基四元正极前驱体。其中,锂电三元正极前驱体主要用于锂电正极材料的制造,继而用于动力电池的生产,最终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钠电铁基三元与铜基四元正极前驱体主要用于钠电正极材料的制造,继而用于小动力、储能电池的生产,最终应用在二轮车、小动力、储能等场景。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2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具体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基于客户产品需求、技术发展方向和前沿科学探索,公司秉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理念,建立了基础研发、小试研发、中试研发的研发体系。
(1) 基础研发
基础研发是公司研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公司具体研发项目指明方向。在基础研发层面,公司研发团队基于对锂电、钠电基础材料的深刻理解,把握最新科研热点,对基础材料进行前沿科学探索,形成潜在产品技术储备。
公司在基础研发领域与中南大学等在冶金、电池材料方面具有学科带头性的高等科研机构建立了持续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研发和产学研交流,公司可以及时把握科研前沿方向,引入高校科研资源,实现基础科学和产业落地的互补。
(2) 小试研发
小试研发是公司基础研发成果向具体产品转化的第一个步骤。结合基础研发成果,公司研发团队对预期应用产品、预期生产工艺等进行初步判断,并进行初步验证试验。小试研发成果是公司导入下游客户供应链的基础。
(3) 中试研发
中试研发是公司经小试初步验证后潜在产品进入成果转化的重要步骤。在此阶段,公司与下游客户持续进行技术交流,基于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凭借对技术工艺的掌握,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客户产品迭代的研发进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设计和研发投入,保证在研发协同、成果转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公司基于中试阶段的研发成果,对在研产品进行工艺放大研究,进行设备自主研发设计、工艺流程优化改造,进而推动下一代产品品质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帕瓦供应链经营的贸易产品主要为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等金属盐类物质。公司结合销售订单、生产计划、原材料价格、运输周期等因素,一般采取“安全库存+适当备货”的采购模式。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在上海有色金属网存在公开市场报价,公司采购时基于公开市场参考价格、付款条件等因素,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在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帕瓦供应链充分利用母公司的产业资源赋能,发挥集采优势,争取更大的采购成本优势。
3.生产模式
(1) 自主生产模式
为了满足向客户及时供货的需要,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计划、客户订单、发货计划、生产排期、市场预测等信息,结合产能和库存的实际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2) 委托加工模式
出于降低采购成本和拓宽原料来源的考量,在对原材料的常规采购之外,公司少量采用委托加工模式,即公司直接采购金属原料,委托有资质的加工企业将金属原料加工为金属盐后作为生产原料,金额及占比较小。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产品销售价格由“主要原料成本+加工费”的模式构成。其中,原料成本的计价基础主要为各类金属盐材料的市场价格,同时公司考虑前期采购入库的原材料价格,与客户协商确定;加工费则根据产品制造成本、预期利润及议价能力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帕瓦供应链主要采取贸易销售模式,与客户、供应商分别签订购销协议,赚取贸易利润。
2.3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 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行业情况及基本特点
公司所处行业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正极前驱体是构成新能源电池的关键材料,对电池的理化性能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驱动了锂电产业的快速扩容,作为锂电关键材料之一的三元前驱体,经历了高速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储能、低空、机器人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全球电动化趋势方兴未艾,预计未来终端需求仍将
保持快速增长,继而带动上游材料行业长坡厚雪。
目前,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是全球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磷酸锰铁锂及半固态/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发展较快。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548.4GWh,同比增长 41.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 139.0GWh,占总装车量 25.3%,同比增长 10.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 409.0GWh,占总装车量 74.6%,同比增长 56.7%。磷酸铁锂得益于低成本、高安全的特点,发展势头较为强劲,相较三元材料,在市场份额上占优。但长周期来看,磷酸铁锂因已接近理论能量密度的上限,较难匹配高端动力电池的需求,且未来在回收利用方面的经济价值有所欠缺,全生命周期价值较低。因此,三元材料虽短期承压,但基于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中高端市场地位稳固,尤其未来随着低空、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对高能量密度、高倍率需求的爆发,结合半固态/固态电池等技术的进步,三元材料依然具备更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三元材料细分路线中,单晶材料凭借高性价比、高安全的优势,市场认可度、渗透率不断提升,迭代趋势明显,未来有望持续获得高于板块的发展增速,市场空间广阔。
报告期内,相较于三元材料高镍化,高电压化的趋势逐渐兴起,被下游市场看好。由于多晶材料在高电压下容易产生微裂纹,不适合高电压,单晶材料在结构稳定性上的差异化优势正在得到显现,未来单晶、高镍、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与多晶三元正极材料的对比:
从晶体结构上看,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为一次颗粒,粒径约几微米,呈现单分散状态,而多晶三元正极材料则是若干直径约几百纳米的一次颗粒团聚而形成的直径约十微米的二次球,相对而言更为杂乱、不均匀。
多晶三元正极材料由许多纳米级小颗粒构成,循环过程中,由于颗粒不断膨胀、收缩,容易导致材料开裂、破碎,进而致使电池循环寿命缩短。同时,由于晶体颗粒之间的连接较为脆弱,在极片冷压过程中,容易导致颗粒破碎,引起电池性能恶化。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在压实和高温循环过程中,不易发生破碎,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项目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多晶三元正极材料
形貌 单个分散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