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夫特:埃夫特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9 19:03:38
公司代码:688165 公司简称:埃夫特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尚未盈利的风险、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核心竞争力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行业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及其他重大风险等,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尚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为 15,715.53 万元。
公司未来盈利的前提是公司实现高成长。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为保持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投入较多研发费用,推动机器人产品系列化平台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国产化、产品成本持续下降。同时增加市场推广、渠道建设、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国内外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以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如果公司产品竞争力无法持续提升,或公司经营规模效应无法充分体现,则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间仍无法实现盈利;如果公司由于经营策略失误、核心竞争力下降等因素,未来成长性不及预期,或行业竞争加剧、经营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下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公司无法实现盈利的时间将延长,从而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财务状况、团队稳定和人才引进,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合并报表累计未弥补亏损为 91,638.23 万元,母公司累计未弥
补亏损为 40,932.55 万元,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已超过实收股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实现盈利,或盈利无法覆盖累计未弥补亏损,则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5,715.53万元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因此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1.1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交所科创板 埃夫特 688165 不适用
1.2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1.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康斌 陈青
联系地址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
区万春东路96号 区万春东路96号
电话 0553-5670638 0553-5670638
传真 0553-5635270 0553-5635270
电子信箱 ir@efort.com.cn ir@efort.com.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三大类别:核心零部件产品、机器人整机产品、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产品类型 产品 生产主体 代表产品示例
核心零部件 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 埃夫特、瑞博思
工业机器人、喷涂工业 埃夫特
机器人整机 机器人、协作机器人、 CMA
SCARA 工业机器人 希美埃
焊接和铆接生产线解
决方案、智能物流与输 埃夫特、WFC 及
机器人系统 送生产线解决方案、智 下 属 子 公 司 、
集成 慧喷涂解决方案、通用 CMA、希美埃、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解 EVOLUT、埃华路
决方案及工作站
2.2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报告期及未来采取了“国产替代”“换道超车”的盈利模式,即针对公司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具体经营策略为:
(1)深耕 3C 电子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主要赛道,抓住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深
切结合行业工业特点,满足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客户及市场,形成对国外品牌的竞争优势,实现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
(2)以通用工业领域作为发展重点,通过性能差异化、功能差异化、商业模式差异化,在建材木工、食品饮料、化学制品、包装物流、金属加工、家具、卫陶、钢结构等细分领域,形成对国外品牌的竞争优势,实现快速追赶,推动公司机器人业务的发展,提升盈利能力;
(3)在汽车工业领域,与 WFC 及 GME 深度协作,发挥国内外的各自优势,增强在全球主
流汽车厂的竞争力;利用在汽车自动化装备行业的经验,形成机器人整机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之间的协同,作为区别于其他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优势。公司整机产品开拓汽车零部件、汽车 Tier1厂商以及自主品牌汽车主机厂;
(4)依托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的增长,推动自主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和批量应用,从而达到控制整机和系统集成成本的目的,形成面向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2、研发模式
公司是高科技企业,研发是公司的生命线。公司的研发包括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整机产品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模块化产品的研发。公司研发模式主要分为:
(1)自主研发模式:根据整机产品、系统集成模块化产品,进行核心零部件及整机产品技术研发;进行结构与传动设计、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底层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
(2)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模式:公司消化吸收境外子公司及参股公司 ROBOX 核心技术后,进
行自主研发。
(3)联合研发模式:公司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联合进行技术研发。
(4)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模式:依托国家重点研发等重点项目,公司与部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并形成产业化。
3、销售模式
(1)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采用打灯塔拓渠道的销售模式:
1 打灯塔:大客户开发,聚焦汽车、电子万亿级赛道及光伏、锂电国家战略级赛道的头部客户,
重点拓展战略行业深度;
2 拓渠道:渠道开发,通过与渠道合作,开发量大面广的通用市场,覆盖通用行业广度;
(2)系统集成业务销售模式。
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为定制化生产线,公司主要通过投标程序(客户公开招标或邀标)获得客户订单。一般客户提出生产线性能要求,公司进行方案规划(技术方案、工艺设计、项目成本表等),将方案规划提交给客户,经过招标程序后,与公司签订商务合同。
4、采购模式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建立了完善的采购流程和制度。公司采购部依据《采购管理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招议标管理基准》等制度的相关规定,依托信息化系统平台,对供方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进行有效监控。
公司采购业务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主要围绕机器人整机物料展开,采购模式可分为询议价及框架协议采购模式、独家采购类采购模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模式。
(1)询议价及框架协议采购模式:业务部门根据订单需求和库存信息,在信息化系统中发起采购需求。采购部根据物料品类、交货周期向合格供应商询价,经询比价或双方签订的年度价格协议向供应商发放采购订单。
(2)独家采购类采购模式: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中的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或生产工装设备等存在客户指定品牌情况,公司会根据业务部门需要或客户指定品牌进行采购。
(3)竞争性招标采购模式:依据公司《招议标管理基准》,对符合要求的采购物品,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非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5、生产模式
(1)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
对于标准平台化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采取“半成品安全库存+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对于客户定制工业机器人,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计划部门定期汇总客户需求,分析产品规格、数量及交期等信息,并根据产成品库存以及各生产工序的生产节拍安排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组织具体的加工、装配、喷涂、调试、包装等工作。质量管理部门跟踪检测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在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在出货前完成产品出货检验,实现质量双重保障。为减少优势产品的交货周期,公司适当储备自产标准平台化工业机器人,根据“以销定产”的模式,快速匹配整机系统,
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整机结构加工件,公司逐年提升数控加工中心的设备投入以满足生产需求。线束类零件,为快速满足客户选配及定制需求,公司采取部分自制和部分外协加工的方式生产。
(2)系统集成业务
系统集成业务均属于定制化产品,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在取得系统集成业务订单并与客户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各组件的工程制图后,采用外包生产的模式:
①外包:对于二维图纸设计、组件制造、现场安装调试,部分项目采取外包的模式。
②项目分包:基于效率和性能的考虑,公司将整包项目中部分子项目分包给第三方厂商。
2.3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4 版),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
属于“CG34 专用、通用及交通运输设备 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G349 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控制器及伺服驱动业务归属于“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