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互动问答实录
公告时间:2025-04-16 18:18:31
浙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根据录音整理)
会议时间:2025年4月3日15:00-17:30
会议形式:网络视频直播;受邀和报名参会的投资人、分析师及新闻媒体现场参会。
行内参会人员: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拟任,任职资格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陈海强,独立董事许永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事会秘书骆峰,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行长助理侯波及董事会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等总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外部参会人员:投资者、分析师、新闻媒体记者、社会公众。记录人:浙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
提问一(金融时报记者):管理层好,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我们关注到浙商银行上周已经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营收、净利保持正增长,不良有所压降,整体态势稳健,可以说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那么,想请陆董事长谈谈对浙商银行2024年全年发展的整体感受,浙商银行是如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行稳致远的?谢谢!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谢谢你的提问。这两年和媒体互动比较多,今天我把三年尤其是 2024 年的感受
和大家说说,也希望大家真诚地互动起来。我来浙商银行整整三年,2024 年可能是感觉比较累、压力比较大的。到浙商银行三年,“砥砺前行”这四个字的感觉特别强,我自己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感受:
第一,穿越了风雨,懂得了“正”和“严”的重要性。做银行是凭信誉干的活。我来浙商银行,是“下雨天”干活,这几年就是在穿越风雪。
首先是前几年“影子银行”业务造成了比较大额的不良,有的是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底线。每个案子出来之后,我们也是压力很大。在以案促治、以案促改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银行应该“正”字当头,浙商银行一定要把“正”做出来,把自己的政治立场摆出来。所以,提升站位,加强政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价值观引导,这些都不是虚的,在银行里真的特别重要。我来浙商银行以后,提出了五个字“正、简、专、协、廉”,还有一个字就是“严”。“严”的基调落地,金融机构还有一定差距。这三年就是管住舆情、管住队伍、提升政治站位,让浙商银行感觉到教训就在身边,真正地珍惜岗位,真正把金融做“正”,服务企业、服务人民,把这种状态做出来。
这三年,如果没有“善本金融”以及我们自己的努力,会更加难。所以我感觉这几年“正”字当头、“严”为要,使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人心不散、队伍不乱、业务不
断、管理不松”,在这个过程中反而逆势向上,业绩和精气神上来了。
第二个感受,这三年,尤其是 2024 年,我们在化解不
良上加大力度。我们也有比较好的成绩,就是通过三年时间,把浙商银行形成的历史不良基本上化解了。这些风险就这三年我们自己挣来的钱每年去化解,一年一年地填补。把包袱出清就是这三年,当时省委省政府交给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化解不良。现在不良率是 1.38%,在 12家股份制银行已经是第五、第六名,已经是正常的银行了。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做金融真的要坚守合规。宁可少挣点钱、慢一点,如果冒进、突破合规,看上去增长很快,后面一地鸡毛。
第三,我始终有一个感觉,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非常伟大的时代,金融也是可以创新,可以使命担当的时代。第三件事情就是厘清了浙商银行的战略,保持了战略定力,到底要把浙商银行带到哪里,当时我花了整整三个月,谈了很多人,我想做大,怎么也做不过“宇宙大行”,要做成什么呢?当时我提出金融首先要让老百姓、让党委政府满意,要把社会形象扭转过来,不能让人家感觉到金融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个时代要“深耕浙江”、数字化转型、财富管理、综合协同,我提出了四大战略重点,开始了客户攻坚、投研攻坚、人才攻坚、系统数字攻坚的“四大攻坚战”。银行和整个社会经济一样,社会是从房地产向
新动能、科技转化,银行也是一样,从以前的抵押、担保,向场景化、数字化、投研方面转变。这三年,我们是坚定的,战略方向是清晰的,而且是有作为的。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数字化转型提升,特别是供应链、善融资产池,已经做成了行业标杆。这两块资产已经弥补了房地产出现的问题,新旧动能转换是对的,保证了营收增长。同时,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财富管理就是靠投研,不要出现基金发财、基民亏损,这不符合金融的逻辑。首先要做“正”,同时增强投研能力、增强数字化能力。这两年,我们的财富绝对收益跑赢了市场。我觉得,只要做“正”了,才是我们应赚的利润。
这三年,浙商银行迈上了新的台阶,呈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这里面体会最深的就是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定力。我们总共二十年,我来了三年,前十七年干了 2.1 万亿,这三年上了 1.1万亿,3万亿的台阶和 2万亿的台阶不一样,我们在数字化、投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态势很好,所以我要说的第三件事是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还有一件事,也是各位最关注的,这三年我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为行业带来了新风,提出了“善本金融”。“善本金融”是实现了一套实践的新范式,这个范式不是一件事,大概有六七件事,其中有几件事已经做出来了。“善本金融”最核心的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做金融,而不是仅仅从银行自己挣钱出发做金融;第二个核心,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金融要帮
助好人、帮到社会发展的“正”方向,不能帮社会发展的负方向。我经常讲一句话,金融就是管信用的,信用就是诚信。金融就是放大器,服务了好的企业,放大了社会效应;服务了恶的企业,也是放大了社会危害。我们在全国首先创新了“金融顾问”制度,现在已经有 4300 个金融顾问在 16个省推广,干了三年的县域金融综合生态,金融顾问真正沉到一个县里,县里到底有哪些金融需求,和党委、政府一起管,把县里的金融生态做好,政府平台优化,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反诈宣传做到位。我们也做了“善本信用”工程,不再像原来一样动不动靠抵押。我们对“资产把关”走向“人品把关”社会价值评价,大力度推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困难时期。还有一个就是“善本信托”,让企业家做好身边的慈善。去年我们做了 160 多单,现在慈善信托方面占了全国近17%,这是很好的共同富裕模式,每个人把身边的慈善做好,企业家带头,把身边企业员工的家庭、所在地、老家三个地方慈善做好。我认为共同富裕的模式出来,社会主义企业家的样子出来了,这些都是“善本金融”。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做了一些探索,大概有五六个方面,现在写出来了,也干出来了,我希望这些范式可以构建起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在“善本金融”的理论创新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要把中国的金融路径从原来依赖于西方理论中真正“走出去”,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也是大有可为的价值所在。
回顾这三年,2024 年很特别,我们要坚持把这些事情继
续做下去,慢慢干下来,业绩数据总体上还是比较靓丽。现在我们的精气神上来了,我们有很强的定力,按照这个方向,就是数字稍微有波动没有关系,银行就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这是和大家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回应。谢谢!
提问二(经济观察报记者):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想请陈行长跟我们介绍一下浙商银行在“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战略指引下,具体的经营策略、战术打法?同时,在同业纷纷谋求转型的大背景下,浙商银行又是如何应对银行业整体息差收窄等挑战的?
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拟任,任职资格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陈海强:感谢您的关注和提问。这几年,浙商银行在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的背景下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关键是全行在以陆董事长为班长的总行党委正确领导下,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情。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功穿越周期。
近年来,我们及时优化调整风险偏好,推动授信风控逻辑从重视财务指标向重视社会口碑转变,从门槛式审批向陪伴式服务转变,从把关式静态风控向过程式动态风控转变。
浙商银行再也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再也不走“垒大户”的老路,再也不关注短期业绩、“挣快钱”,这些都是浙商银行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和方向。
智慧经营是银行“行稳致远”的指南针,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股份行“两头受挤”等问题,我们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智慧经营的理念,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首先,在当前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的背景下,我们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转型向负债驱动转变。负债管理对银行经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营收稳定性和发展可持续性。对此,我们开展负债结构优化专项行动,扩大低成本存款规模,全面压降负债端成本。存款付息率连续 4 年下降,2024 年为2.10%,基本达到股份行平均水平,在持续压降付息率的同时保持规模平稳增长,截至 2024 年末吸收存款 1.9 万亿元,较 2023 年末增长 2.87%。
其次,基于负债结构优化,我们积极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一方面,我们做好存量业务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在相对较高的收益资产中,寻找低风险资产,加大资源向“五篇大文章”、小额分散资产和善标一二级客户的倾斜力度,合理把握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在营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同时,我行不良贷款率实现三连
降,从 2021 年的 1.53%下降到 2024 年的 1.38%。
再次,资产结构的优化最终要落脚到客群结构的优化。客户是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秉持“客户好才是真的好”的服务理念,推动全行经营从聚焦产品收益到聚焦客户价值转变。从去年开始,我行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作为全行“一号改革工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回归到客户价值驱动服务的模式,做到金融供给“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解决客户需求综合化和客户经理服务单一化这对长期存在的矛盾,引导一线经营机构实现客户服务转型。2024 年,我行个人客户数较年初增长 21%左右,公司客户数较年初增长 15%左右,实现了客群和规模双增长。
最后,随着经营压力变大、同业竞争加剧,一家银行想“杀出重围”,一定要靠竞争力吃饭,背后需要强大的投研能力支撑。这几年,我们积极开展投研基础攻坚,成立了金融研究机构,不断强化对全行经营管理的赋能和支撑。财富研究院自研的指数产品去年获得了绝对收益 5.23%、最大回撤仅 1.26%的优异业绩。2024 年,我行财富管理代销保有规模和代销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有力推动了财富管理全新启航战略。
综合来看,智慧经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我行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业绩逆势而上的有效打法。2025 年,浙商银行在长期主义的引领下,全面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必将越行越远、越行越稳、越行越好。谢谢大家!
提问三(招商证券王先爽):我的问题是关于资产质量的,刚才从行领导的回答上,感觉我们对于不良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也关注到我们行 2024 年不良率、不良额在下降,也看到非信贷资产中的第三阶段虽然绝对额在高位,但是也在下降,呈现向好的趋势,请问行领导我们怎么实现这样一个向好的趋势,背景以及相关举措是怎样的?以及对未来整个资产质量趋势的展望是怎样的?
浙商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感谢您的关注和提问。刚才陆董事长和陈行长都讲到了风险化解和资产质量的问题,我在这里再详细展开说明一下。
2024 年,我们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从三
个维度来看:一是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 1.38%,较年初下降 0.06 个百分点,已经是连续三年保持下降,比三年前下降了 0.15 个百分点。2024 年公司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 0.01个百分点,个人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 0.13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两个业务条线都是有所改善的,这是一个基本指标的情况。二是重点领域,大